Search

其實,神父覺得聊比賽內容,應該也是奧運的樂趣之一.
.
戴資穎的失誤多嗎?當然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其實,神父覺得聊比賽內容,應該也是奧運的樂趣之一.
.
戴資穎的失誤多嗎?當然是,一個普通的外行人都看的出來,然而,這些失誤是否是不必要的?以神父這個一日球迷來看,戴的打法若一場比賽沒有一點失誤,那才奇怪.
.
常說戴的球路刁鑽,前天總算見識到了,刁鑽的球路就是打到對方根本無法防備或者措手不及,因此,敢打別人不敢打的地方,換取對方的「沒想到」或者「來不及」,本身就是一種冒險而且必須付出少許代價的作法,如果我想打到鄰近的線內,那麼容易界外就是必然的;如果我想讓對方左支右絀,或者變換方向使對方誤判,那麼一些失誤的產生,也是無法避免,可以想像我要打左邊硬要拉到右邊,或者打到遠方又要瞬間吊球拉近,甚至還要做出各種假動作,這裡頭豐富的肢體動覺智能,比我單純回擊還要困難數百倍.
.
所以,與其說失誤過多,不如說沒辦法將失誤控制在一定的範疇,然後讓自身的優勢更加展現,戴的打法實在複雜又充滿智慧,他可能在一開賽揮拍的時候,就開始思考並且布局.
.
相比對方的世界第二,他們的打法相較起來單純的多,但是那守備力還真不是蓋的,範圍非常廣,即使戴成功的讓她跑來跑去,疲於奔命,但最後她都有辦法把球救起來,然後重新讓比賽回到正軌,另外她的反擊殺球也真是快狠準,她有點像是成功的伊瑟農,在來來回回的攻防後,她是有辦法堅持到對方失誤的那一個最後贏家.
.
所以戴的失誤並不是偶然,而是建立對方完善的防守上,當你面對一般方法無法釣中的魚,理所當然就要想更多的陷阱,然而,這可能就是失誤更容易產生的原因.
.
在第二場,對方很明顯有進入戴的邏輯,節奏被抓住,最後被壓著打,戴幾個吊的小球成功取分,但第三場對方顯然有了防備,這導致戴必須設法讓吊小球弄得更懸疑,然後把空間拉得更大,但是當對方也跟著用小球來反擊,原本自己尋常的陷阱,布置起來就更加吃力.
.
當小球被對方戒備後,戴開始嘗試一些高風險高報酬的攻勢,前面的失誤其實都在合理範疇,5:3之後的亂流才勉強稱得上是不必要的失誤,這時陳雨菲開頭一直堅持的戰術發揮效果,那就是不斷的把戴逼到後場去,跟她打後場的高球戰,當戴想要試圖扣殺或者打遠距離致勝球,乃或是變換方向的壓線球,失誤於是產生,事實上,陳雨菲的身高比戴高很多,這種方式對戴來說是最不舒服的,但對陳來說是十分舒服的.
.
儘管落後7分,戴資穎仍然追了上來,坦白說,這只有球后才辦得到的不可能的任務,當戴再度找回狀態,回到那種三度空間逼迫對方奔跑的球路,陳的分數開始停滯,戴開始從後場回到網前,然後即使打高球的失誤也減少了,有一球還成功到打到線內,然後,吊小球也開始出現了.
.
18:14的時候,戴的小球是成功的,陳雖然試圖也用小球回擊,但技巧的細緻度仍然不如戴,不過在19:17的時候,陳仍然不死心的使用小球回擊,這回,失誤的便是戴了,陳吊小球,戴小球回去,陳又小球回來,那時戴已經後退了,她應該沒想到陳還敢用小球回擊,這一球,可以說是關鍵球,直接到了賽末點.
.
前面的亂流,導致失分過多,以至於後來找回狀態,時間仍然敢不上,加上陳那種膽大心細,在小球上吃虧,明明是個高個兒還在決勝關鍵放小球,這讓她後場戰術產生不可預測性.
.
陳耗費的體力應該比戴還多,戴的攻勢應該比陳還強,若說陳在這一場獲勝的原因是什麼,恐怕是贏在策略,對方教練很明顯對戴下了不少功夫,進行深度的研究,而陳則很忠實地執行戰術而沒有動搖,這個策略就是穩定的防守,接著等待機會進行反擊,時不時地把球打到後場,然後用長時間的防守等待對手失誤,並且時不時的擾亂對手的節奏.
.
另外陳這一場贏還有一點運氣成分,那就是她發起的好幾次挑戰都有成功,這讓她保持了氣勢.
.
然而,說實在的,就算看起來失誤多,仍然可以把對方逼迫得如此,後來居上到這個程度,先被拿下一盤,第二局仍然可以在開局落後下打敗對方,即使被對方針對研究過後,落後7分再追上比賽,差點翻盤,這樣子力挽狂瀾的羽球,明明對方領先卻好像是落後的一方,只能說,球后不愧是球后.
.
如果她能繼續打下去,應該會為羽壇持續創造各種目不暇給的華麗演出,brother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